夜已深,洛阳城内渐渐安静下来。
罗征还在秉烛夜读,研究《尉缭子》里面的一些谋略之道。
后世的人们,往往简单的认为古代的谋略,不过是一些简单的阴阴谋诡计,以1世纪人们开阔的视野,如果回到古代,肯定能够智比诸葛。
但真正站在这个年代的背景下去研究,才发现这种想法太过幼稚。
这个年代的人们,只是受限于社会生产力和思想的束缚,视野相对狭窄。
但如果论智慧,古人的智慧未必就比后世的人差。
那些智计超绝之士,能够千古留名,又岂是愚蠢简单之辈。
比如《尉缭子》里面的一些谋略,就很不简单,不但符合这个年代地社会背景,而且还能够发人深省,涉及到了天文地理人心等方方面面。
每读一遍,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想法。
甘氏跪坐在一旁,静静地为罗征磨墨,若一朵空谷幽兰。
门外沉重地脚步声惊碎了屋子里的宁静,罗征放下竹简,向看门口。
许褚推门走了进来,道:“主公,司徒大人王允谴人来请。”
罗征就是一怔,司徒王允可是位列三公,怎会谴人来请自己一个的中郎将,不过想到董卓正是死于王允地美人计,顿时心中一动,道:“有请。”
许褚答应一声,转身出门。
甘氏则连忙起身,退入了后堂。
很快,许褚带了一个三十多岁地仆人进来。
“王皓见过罗征将军。”
来人恭恭敬敬地向罗征施了一礼,礼数十分周到。
区区一个下人,罗征自然不会自降身份。
抬了抬手,道:“免礼,不知司徒大人相召,有何要事?”
王皓奉上书信,答道:“司徒大人有要事与将军相商,请将军明日移驾司徒府。”
罗征道:“请上复司徒大人,本将军明日准到。”
王皓又施一礼,这才告退了出去。
许褚随即拉上门,亲自将王皓送了出去。
罗征拆开书信,只看了一眼,就脸色一变。
“李儒,牛辅,李傕。”
罗征眼神一凝,有冰寒地杀机在酝酿。
这封信写的很详尽,连一些原话都写的清清楚楚,由不得人不信。
不过,这种机密的事情,王允又怎么会知道?
罗征念头一转,随即就是一凛。
若所料不差,牛辅府上定有王允的眼线。
看来这些朝中大臣也不是吃素的,西凉军毕竟入京时间不久,在洛阳没有雄厚的根基和人脉,在这种隐藏势力方面,的确不如那些在洛阳混迹了数十年的朝中大臣。
府中被人安排几个眼线,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“好个王允,果然不是善茬。”
罗征很快想明白了王允的毒计,嘴角边不由绽起一丝笑意。
这封信没有署名,就算被人看到,王允也尽可以推个一干二净。
不管信中的内容是否属实,自己也会心提防。而且依罗征判断,李儒牛辅李傕商量对付自己,多半确有其事。如此一来,正遂了某些人的意。
王允送这封信来,可不是好心的提醒自己多加提防。
罗征要是随随便便就被李儒等人联手阴死,怕是某些人会失望。
反之,西凉军内部斗的越凶,某些人怕是会越高兴。
罗征虽然没有和朝中大臣打过交道,但却知道董卓实际上是被王允设计谋杀的。可见朝中很有一帮大臣多么希望董卓快死,王允岂会有这么好心。
就算自己将这封信拿给董卓看,多半也没有什么好处。
纵然董卓相信这封信是王允所写,将王允杀掉,自己却什么好处也得不到。
如果信中内容属实,自己又非追随董卓起家的心腹嫡系,到头来,董卓如果非要在李儒等人和自己之间取舍的话,也多半会偏向李儒等人,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。
思来想去,最好的处理办法,莫过于装作什么也不知道。
但是,王允相邀,去也不行,不去也不行。
去了,绝对用不了一个晚上,风声就会传到董卓耳朵里。
不去,怕是李儒牛辅等人密谋对付自己的事情很快就会街巷可闻,逼的自己跟李儒等人更加势成水火,一旦撕破了脸皮,局面更加堪忧。
在尚未取得董卓足够信任前,和李儒等人撕破脸皮只有坏处没有好处。
真到了那个时候,董卓会毫不犹豫地为了西凉军的稳定,而选择将他牺牲掉。
本章尚未读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