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永丰渠,无论卢植还是袁基崔钧,都极为赞成,随即在收麦秋之后,各县全面发动了百姓分段修建永丰渠,连同那一万六千多屯民劳力,参与者多达十万人。
而在修渠开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,姬平使用了泥。
第五个政令就是建设学堂了,姬平令卢植派官员督建,从郡治安邑开始,到各县乡。确保每地建设一座学堂。
他们从绛邑一带的涑河源开始勘测,历时一个半月,经闻喜安邑司盐城解县和蒲坂,据前人历代修建的废渠,因地制宜,先绘制了开渠图,该渠被姬平取名永丰渠,寓意为造福百姓,带来年年丰收。
这是与百姓有利的工程,尤其是永丰渠一旦修通,原本的许多贫瘠旱地,都将变为可溉良田,对于百姓是天大的益。
与此同时,姬平在安邑开始建设一座大型的藏书院,他从皇里搬运的典籍和各类图书都要存放在此。到时候藏书恐怕比如今的关中长安皇还要丰富。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但由于黄河汾河改或是山洪灾,泥土渠不耐冲击的因素,大多数渠已经废弃或垮掉,基本上目前河东郡的利状况仍然不是太好,尤其是盐池一带,四面环山,山上多有河,更是难以疏导。
,官府已经在河东组织过数次开渠。
规划的永丰渠从安邑东北的涑河开始,经过安邑司盐城解县汇蒲坂的伍姓湖,最后黄河,全长一百二十多里。
如今河东郡南除却黄河外,最大的两条河是汾河和涑河,真正要开渠覆盖大面积农田,工程将极为浩大。
这新的方式,令百姓积极大涨。也乐于一参与建渠,同时姬平的名望也涨了不少。没有落下扰民的恶名。
姬平令各县乡的县令丞三老和亭长,以及史阿的暗影司,将宣传工作到位,向百姓讲述开渠的愿景,而非是一味迫的服力役。
对于开渠一事,姬平亲自带着数十个通利的官员和长者,这些人在雒撤退时曾协助搭建浮桥,撤退时姬平便让袁基将他们全带上,此时却派上了大用场。
石灰在这个时期早就有了,毕岚尚方监中便有不少人通晓烧石灰的办法,民间也有很多灰窑,姬平便让他们去研究尝试粘土的比例,多番尝试。总算烧制了泥。
刚开始,泥烧制量少,但开渠挖渠也需要时间,倒也来得及,反倒是驻守河东各个渡的关羽徐晃荀棐和段谨等将领,听到泥一事,立时想到了军事工事。
姬平的想法是,永丰渠一旦修通,不但可以防范涑河爆发洪涝,侵害各县村庄农田和盐池,还可溉几个县境的农田,又能运输盐池所产之盐关凉地区,大大减少一直以来绕群山运盐的成本,释放大量的劳动力。
所以姬平打算一步步来,先从盐池一带开始,修一条长渠,分涑河的势,同时收拢安邑东面中条山上各,引向西。
考虑到他们镇守边防的压力,姬平便拍了尚方监几个宦官,前去本地组织民间工匠参与烧制。供他们使用。
后世的泥制作工艺极为复杂。类也繁多,姬平虽然不知任何一泥的制法,但他知最简单的烧泥和烧石灰的差别,就是在烧制石灰的过程中加上一定比例的粘土,就能烧制泥。
他相信,只凭着这一座藏书院。便能引天下好学之士前来此地,到时候